用键盘敲字对于我来讲,是非常“痛苦”的一件事,可又没办法,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,老板就觉得我能写点东西,我哪敢不写?
去年的时候,市场上仿佛一夜间冒出了许多“非键盘录入法”,都是给咱这种不肯下功夫学打字的人服务的。然而各式各样的“笔”一直没打动我的心:我知道要想让它多认出些字来,我只有规规矩矩地写——受制于人是迫不得已,受制于物可不大划算。还有,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,我在经济方面属于那种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,除了软件,还得花好几百块钱买硬件,实在有些心疼。
等到听说出来个“语音录入”的工具,我心中马上一喜:硬件方面,我现在已经有话筒了,软件嘛,中关村市场上光盘有的是,那么我以后,是不是可以解脱打字的烦恼了?
刚刚装上语音录入的时候,真的让人觉得无比惬意:别管是不是播音员,反正天天对着话筒说话;尽管经常出点贻笑大方的错误,总算省去了敲键盘的苦恼。所以一时间我俨然成了一位广告先生,到处宣扬语音录入的妙处,不过天不遂人愿,不知为什么,我的机器每每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,让我好没面子。有两次请哥们吃饭,醉醺醺的时候给人家现场表演,结果录出来的文字莫明其妙,连最拿手的“停止听写”都听不出来了。
丢面子事小,随着时间的推移,机器竟然越来越“傻”,让我越来越无可奈何。是它也喜新厌旧,跟它的主人越来越疏远?按理绝不可能。偶然碰到一位“专家”,他给我道出其中原委:
简单地说,计算机能“听懂”你说的话并做出反应,全靠软件包里有一个“语音库”,你先前录好的声音就存在里面,当你做录入工作的时候,计算机就会把两个声音做出比较,把汉字显示出来。因为声音和汉字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,所以出点错也不稀罕。之所以越用出错越多,是因为你开始的声音相对紧张一些,到后来渐渐放松,语气语调慢慢地变了,而语音库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数据,计算机理所当然地茫然无措了。记住,现在的电脑都是大傻瓜,“深蓝”为什么能战胜卡斯帕罗夫?不是因为它聪明,无非是它运算速度快,它背后的那帮专家给它输入的棋谱也多!
我这才恍然大悟,童心忽起,想故意难为一下电脑,于是煞有介事地读了一段金庸老先生的《射雕英雄传》,嗨,计算机“想”破了脑袋,输出的结果逗得我差点喷饭。我一不做二不休,接着又读了一段英文……
把电脑“戏弄”了一番,还得靠它工作呀,怎么办?边“学”边工作吧。从此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痛苦。每念完一段话,总得停下来对着原稿重审一遍,还得频繁地使用纠错功能。唉,那麻烦劲儿,用我的话讲叫无以复加。
有没有别的办法省去这般麻烦?我又找到先前那位专家,他肯定地跟我说:有!现在生产此类产品的公司都在研究所谓的“专业库”,有十多种呢,只是现在你还拿不到而已,即使你拿到了,放心,软件的“个儿头”肯定“胖”得可以,你可以考虑换个大点儿的硬盘。那么还有呢?还有一种让你“说听结合”的新产品,凡是计算机听不出来的东西,你就用手写出来,反正写字总是很拿手嘛,哈哈。
我充满希望的眼神越来越暗。这般说来,我只好盼着下个世纪电脑比人还聪明的时候,让机器替我为老板写文章吧。经过几天激烈的思想斗争,我最终放弃了“语音录入”——这个跟了我几个月,并且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的朋友。我想对它说:你先好好跟别人学去吧,我也去,去学五笔字型。